(转自江苏省农科院优良食味粳稻育种团队,作者:陈涛)
江苏从北到南可分成淮北、里下河、沿江沿海、丘陵和太湖5个稻区,不同区域都有各自适宜的水稻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不同,水稻在整个生育进程中遇到的温度、光照、湿度等气候环境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稻米的品质。
研究表明,播种时间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本质是温度,特别是灌浆期温度对食味品质的影响较大。日本稻米食味品质的相关研究证实,水稻抽穗后30天内最适宜的日平均温度在23℃左右,稻米食味品质最佳;当日平均温度超过27℃以上时,食味品质就会降低。稻米理化指标分析表明,灌浆期温度的变化会造成稻米中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支链淀粉结构的改变,并进一步影响胶稠度、糊化温度、RVA谱特征值等,从而影响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最重要的因素。直链淀粉含量低,米饭黏软,外观油润,有光泽,冷不回生,适口性好;反之,则米饭质地硬,黏性小,蓬松干燥,光泽差,食味品质差。已有研究表明,灌浆期温度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方式与品种本身的直链淀粉含量水平有关,不同研究者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多数认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灌浆期温度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为明确不同播期对直链淀粉含量偏低(10%~14%)的南粳系列优良食味半糯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分期播种和短日照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抽穗后6~15天的平均温度、昼夜温差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中熟中粳品种推迟播种,抽穗期延迟,日平均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减小,直链淀粉含量比正常播种降低1.2%;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稻经短日照处理后,抽穗期提前,日平均温度升高,昼夜温差增大,直链淀粉含量增加1.12%。因此,在较高温度下灌浆有使半糯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升高的趋势。此外,灌浆期温度还会影响支链淀粉的链长结构和分布,高温条件下灌浆水稻支链淀粉分支链聚合度(DP)10~20的短链减少,而聚合度大于20的中长链明显增加。这些链长的改变会导致稻米淀粉糊化和回生特性的改变,影响食味品质。同时,灌浆期温度的变化还会使稻米胚乳蛋白质、脂肪含量发生改变,并对食味品质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日本优质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一般都在6%~7%之间,较低的蛋白质含量是其优良食味品质形成的重要原因。灌浆期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水稻籽粒氮合成关键酶如谷氨酸合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活性的升高而产生蛋白质的积累。蛋白质含量升高,一方面大量蛋白体填塞在淀粉粒的空隙会导致米粒结构紧密,增加米饭的硬度和粗糙感;另一方面,在淀粉糊化过程中,更多的蛋白质可以通过二硫键与淀粉颗粒结合形成淀粉-蛋白复合体,从而阻止淀粉粒的膨胀和糊化,导致糊化温度升高,增强淀粉糊的强度和刚度。此外,大多数品种在较高温度下灌浆,稻米的脂肪含量会发生明显降低。因此,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稻米在蒸煮时吸水速度慢、吸水量少,且不能充分糊化,做出的米饭黏度降低,发干、发硬,且米饭的色泽和光泽也受影响,食味品质变差。
因此,根据当地的温光条件、播种方式、耕作制度,选择适宜的优质品种,科学地确定适宜的播种、移栽时期,避免灌浆期的高低温,力争食味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与最佳的温光条件同步,是保证品种品质的重要措施。
就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品种而言,通过适期播种,使其抽穗后6~15天在日平均温度23℃左右的条件下灌浆充实。
1,中熟中粳品种南粳505、南粳9308在淮北地区种植时,手插移栽的适宜播种时间为5月10~20日,机插秧为5月20~30日,麦后直播宜在6月15日前。
2,迟熟中粳品种如南粳9108在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手插移栽的适宜播种时间为5月10~15日,机插秧为5月20~25日。
3,早熟晚粳品种如南粳5055在沿江地区的适宜播种时间为5月10~15日播种,苏南地区宜于5月15~20日播种,机插秧宜在5月25~30日播种。
4,中熟晚粳品种南粳46在太湖地区东南部和上海市的适宜播种时间为5月20~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