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查询   办公系统   加入收藏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2018-2019年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节选
【 信息发布: 江苏高科种业     发布日期:2018/7/4    浏览:2423 次 】
 

苏农科〔2018〕8号

各设区市、县(市、区)农委(农林局、农业局、林牧业局)、财政局,各有关单位:

    为明确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导向,充分发挥科技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发布2018年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农办科〔2018〕12号)精神,经广泛征集和专家论证,现发布夏季叶菜优质安全快速高效生产技术等44项技术作为2018-2019年度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实施内容。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细化农业重大技术推广方案,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强化科技与产业紧密融合、成果与基地无缝对接,促进农业重大推广计划落地生根。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科技的需求,突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等新型模式示范,强化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技术应用,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全面推进科技强产业促增收,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附件:2018-2019年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doc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江苏省财政厅

 (来源:委科技教育处)
 
部分节选:
 

十七、优质稻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技术名称:优质稻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技术概述: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与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好看好吃,更要符合绿色或有机食品标准。同时,水稻生产的从业者也迫切通过适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更高效地获得种稻效益。通过因地制宜地推广优质食味水稻品种、机械化栽培、标准化绿色防控等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我省稻米产业质量与效益。

增产增效情况:中端优质水稻亩产与全省常年均产持平或略增,安全(卫生)质量达绿色食品标准,米质达国标2级以上的优质食味稻米标准,稻谷单价提高10%以上,米价增长30%以上,亩纯收益增加15%-30%;高端优质稻谷亩减产20%-30%,安全质量达有机食品标准,米质达国标1级优质食味米标准,米价增长2-5倍,亩纯收益增加30%-50%或更高。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因地制宜选用已审定与评鉴的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国标1-2级)。

增龄提质毯苗与钵苗机械化栽培技术。

绿色与有机稻米相配套的病虫草害标准化绿色防控技术。

2.配套技术

优势生产区域(或基地)评价选择与建设技术。

机械秸秆全量还田与高质量整地技术。

中高端优质水稻肥水标准化管理技术(含绿色、有机两套)。

中高端优质稻机械收获与烘干、藏贮技术。

中高端品牌稻米加工技术。

适宜区域:苏北、苏中、苏南具备绿色食品稻米或有机稻米生产条件的区域。

2017年推广情况:沛县、东海、灌云、泗洪、洪泽、兴化、射阳、东台、姜堰、海安、高邮、盱眙、宝应、宜兴、张家港等地应用,稻米生产增效15%以上。

2018年预期目标:在全省各主产区有代表性的优势区域建立示范基地,推广覆盖200-300万亩,稻谷增价15%以上。通过提升大米品牌及其产业,将可获得更大的经济生态效益。

重点推广县(市、区):沛县、东海、灌云、泗洪、洪泽、盱眙、建湖、射阳、兴化、东台、姜堰、海安、宝应、高邮、海安、张家港、常熟、宜兴、省农垦总公司等。

注意事项:评价与找准中高端优质稻米生产的绿色优势区域(基地);严格实施规模化的绿色或有机食品稻米全程标准化生产;把本成果推广融入区域性品牌及其产业建设中加以整体化推进。

技术咨询单位: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张洪程,0514-87979220hczhang@yzu.edu.cn)。

 

十八、优良食味水稻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技术名称:优良食味水稻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技术概述:本技术选用优良食味品种,按照绿色、有机稻米、品质保优生产标准,配套稻渔(虾)共作、稻鸭共作、稻菜(瓜)轮作、绿肥轮作等种养结合有机循环模式,生产绿色、有机稻米,通过品牌溢价,大幅提高水稻产值。

增产增效情况:每亩纯效益达1000元以上。通过发展绿色、有机稻米生产,减少农药、化肥投入,种植绿肥休耕养地,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品种应用。选用南粳9108、南粳5055南粳46、苏香粳3号、苏香粳100等食味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生育期适宜的优良食味品种。

品质保优栽培技术。根据品种类型和不同种植方式,通过定量化设定肥料用量以及肥料运筹,保证优良食味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采取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设置合理的有机肥和化肥比例,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农药减量防控技术。开展病虫草害监测预警,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型植保药械、专业化和社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相融合技术,全面推进农药减量控害

2.配套技术

高效种养技术。可选用稻渔(虾)共作、稻鸭共作、稻菜(瓜)轮作等绿色、有机生产模式。

绿色病虫防控。采用太阳能诱杀器等无污染、无能耗的绿色杀虫手段,对水稻病虫进行诱杀。

稻米品牌营销。将主打产品进行商标注册、质量认证、产地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及有机产品认证等,扩大品牌知名度。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实行优质优价。

适宜区域:生态环境优良、稻米产业化基础较好的地区

2017年推广基础600万亩

2018年预期目标800万亩

重点推广县(市、区):生态环境优良、稻米产业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如太仓、昆山、吴江、张家港、吴中、宜兴、江阴、金坛、丹阳、扬中、句容、溧水、江宁、高淳、仪征、江都、高邮、宝应、兴化、姜堰、海安、如东、如皋、东台、盐都、大丰、射阳、金湖、洪泽、盱眙等地。

注意事项:项目生产基地应远离城镇、工厂及交通干线,周围5公里范围内无污染源。有条件的独立水系灌溉,做到灌排分开。按照绿色、安全,精准肥水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保优生产技术。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王才林、张亚东,13951928459clwang@jaas.ac.cn);扬州大学农学院霍中洋;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董明辉等。

 

十九、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技术

 

技术名称: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技术

技术概述:该技术是水稻育秧技术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是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原则建立适度规模集中育秧基地,根据壮秧培育技术要求进行统一育秧、统一管理和统一供秧的一种集约化水稻育秧方式与技术。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通过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育秧物资、统一播种作业、统一秧田管理、统一秧苗供应,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家家育秧、户户管理、难以育好秧、育壮秧的问题,它不仅有利于培育标准化壮秧、降低育秧成本、提高育秧效率,而且还利于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促进水稻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增产增效情况:节地节种、节肥节水、节工节本10%以上。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规划好集中育秧地点和规模。因地制宜,规模适度,运秧便利。

采取露地、大棚、工厂化等多种集中育秧形式。根据生产条件,因地制宜,选用露地规模化集中育秧、硬地硬盘集中育秧、大棚集中育秧、工厂化智能集中育秧等多种集中育秧形式。

精确播量,注意匀播。机插秧一般常规粳稻每盘播干种子120克左右、杂交稻90克左右;抛秧一般每盘播干种子50克左右。采用机械流水线播种或人工播种,要注意提高播种的均匀度。提倡机械流水线播种,一次完成上底土、喷水、播种、盖籽等多道工序,实现盘土量适宜平整、播量准确均匀、覆土盖种均匀全面,保证秧苗出苗整齐、生长均匀、苗质粗壮。

适期分批播种。根据前茬收获让茬及移栽时间倒推确定播种期,并根据耕整地的农时时间,以及机具、劳力、灌溉水和插秧作业量等生产条件实施分批播种,考虑好每期播种的间隔天数和播种面积,以保证秧苗适龄移栽。

控水旱育。机插秧揭膜前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揭膜至2叶期建立平沟水,2叶期后保持盘土湿润;抛秧播后至11心期保持畦面湿润,1-3叶期以浅水、湿润为主,3叶期后严格旱管,看苗补水。有条件的可以安装微喷头喷水装置,在育秧过程中可以根据秧苗生长状况及时启动喷水装置补水,秧苗水分管理完全可控,确保不缺水、不淹水,控水效果非常好。

2.配套技术

种子准备与处理。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主导品种,并在播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选用适宜的育秧介质。可以采用营养土育秧、基质育秧或营养土与基质混配育秧。

叠盘暗化催芽技术。即以40张左右盘堆为一堆,堆与堆之间留10厘米左右间距以便通风和起运操作,每堆顶部各放一张空盘封顶,并用黑色遮阳网将秧堆四周覆盖严实,于室内堆放48小时左右进行暗化处理,以80%稻谷整齐露白苗出土1厘米左右为宜,然后移至秧板。

治虫防病。重点防好灰飞虱、稻蓟马、稻象甲、螟虫等。可用防虫网阻止害虫侵入,移栽前2-3天揭网炼苗,并施用送嫁药。不用防虫网的,及时关注植保信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对症用药防治。

适宜区域:全省水稻产区。

2017年推广基础:全省推广应用面积15万亩以上。

2018年预期目标:推广面积17万亩。

重点推广县(市、区):全省水稻主产县(市、区)。

注意事项:适期分批播种,控制适宜播量。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扬州大学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等(杨洪建, 025-86263332nltyhj@126.com)。

 

二十、优质水稻机插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技术名称:优质水稻机插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以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为基础,根据机插水稻生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在生产中用适宜的必要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给予最适宜(相对最少)的投入数量三个方面进行定量(简称三适宜定量),达到丰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科学的栽培技术。

增产增效情况:亩产优质稻谷550-650公斤;化肥减施5%以上,化学农药减用10%左右;一般稻谷可加价5%-10%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品种应用。选用适口性突出,产量、抗逆性、适应性等综合性状突出的水稻品种。

壮秧培育。采用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技术培育适龄机插壮秧。稀播匀播、软(硬)盘全旱式育秧。比重选种、药剂浸种,合理的落谷量,毯苗机插所育秧苗秧龄15-20天,叶龄3-4叶,苗基部茎宽2-2.5毫米,根数12-15条,地上百株干重2.5-3.5毫克,秧苗盘根要求秧块提起后不散落,秧苗最佳高度为12-15厘米,适宜高度为10-20厘米。同时要求秧块每平方厘米成苗1.5-2株。

精确机插。精细整地,淀清适当沉实后机插。密度上,通过适当缩小株距,增大取秧秧块面积(亩栽不少于25盘),栽插适宜的基本苗,有利于塑造优质群体,改善群体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以行距30厘米,株距13.0-11.7厘米,亩栽1.7-1.8万穴,基本苗6万为宜。

精确施肥。在运用斯坦福(Stanford)公式(氮素施用量(公斤/)=(目标产量需N-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来确定总施氮量基础上,增施磷、钾、硅以及微肥等,N:P2O5:K2O比例要求达到1:0.5:0.7。从品质调优和产量提高两方面综合考虑,粳稻亩施氮量18-20公斤,前后期施氮比例调整为6:4。基蘖肥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例为37,其中分蘖肥于移栽后510天分两次等量施用;穗肥于倒4和倒1.5叶期分两次施用。

精确灌溉。机插秧后,采用浅水湿润灌溉法,水深不超过5厘米,并适当露田(阴天或晚上露田2-3次)促扎根活棵长粗,而后浅水灌溉,达到够苗70%-80%时脱水搁田,以进行多次轻搁为主,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气体交换和释放有害气体。出穗后灌浅水层,自然落干至表土湿润,手按有印迹,但手不沾土,再灌浅水层,如此往复,最后两次灌水时,土壤水分还可偏低一些。

2.配套技术

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械配套技术。在久保田588型等收割机麦秸秆切碎(<8厘米)基础上,上水浸泡3天,以中型拖拉机、灭茬旋耕机机组实现秸秆还田农机工程与农业生物技术、农艺技术相配套,可一次完成麦秸秆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

病虫草无害化防治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选用安全高效除草剂于机插后3-4天和无效分蘖期通过两次高效化除技术基本消除杂草危害(提倡利用3天土壤沉实栽前化除和机插后3-4天化除)。对突发与常发病虫害,采用高效安全药剂,准量准时保质施药,特别应高度重视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等综合防治。

适宜区域:全省各水稻主产区。

2017年推广基础:700万亩。

2018年预期目标:推广1000万亩。

重点推广县(市、区):全省水稻主产县(市、区)。

注意事项:分区域建立水稻优质生产优势基地,并选好适用品牌优质品种;分区域配套机插方式与品种推广相应的技术模式;重点注意优质栽培的肥、水、药关键技术的落实配套。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扬州大学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等(杨洪建,025-86263332nltyhj@126.com)。

 

二十一、稻茬小麦节肥高产优质抗逆栽培技术

 

技术名称:稻茬小麦节肥高产优质抗逆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围绕稻茬小麦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逆境能稳产的产量目标,同步实现优质,根据以适宜(尽可能少)的基本苗实现最佳穗数,以减少小花退化数为重点增加每穗粒数,以抗逆防早衰为中心提高粒重的高产技术路线,以精种、调肥、抗逆为核心,以播期播量与播种方式协调、控氮补磷增钾、综合化调化保为关键技术,主要通过适期播种、适宜基本苗(播种量)、适宜行距、高播种质量(播种均匀、播深适宜)、科学追好拔节孕穗肥、防冻、防倒、防渍、防早衰以及病虫草安全防治等综合技术,实现小麦节肥高产优质。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增产增效显著,一般增产幅度10%以上,增效15%左右。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精种壮苗培育技术。针对现阶段稻茬小麦播种偏迟、播种质量差的问题,提高适期播种小麦比例和机械播种质量并配以适宜密度是实现高产的重要保证。如苏南麦区在播期111-1115日,12-16/亩基本苗,能实现产量450kg/亩以上;苏中麦区在播期1026-1110日,10-15/亩基本苗,能实现产量500kg/亩以上;苏北麦区播期在105-20日,10-15/亩基本苗,能实现产量600kg/亩以上。

控氮补磷增钾高效管理技术。根据产量水平和品种类型合理确定施肥量、根据品质要求合理确定施肥比例、根据苗情和逆境特点合理追肥的控氮补磷增钾高效施肥技术。苏北地区产量目标600kg/亩以上中、强筋小麦,适宜的施氮量为16-18kg/亩、拔节孕穗肥施用比例在40%以上,NP2O5K2O10.6-0.80.6-0.8;苏南、苏中地区产量目标500kg/亩以上中筋小麦,适宜的施氮量为14-16kg/亩,拔节孕穗肥施用在40%左右,NP2O5K2O10.5-0.60.5-0.6;产量目标450kg/亩以上弱筋小麦,施氮量以12-14kg/亩为宜,拔节肥占20%左右,NP2O5K2O10.4-0.50.4-0.5

综合抗逆促壮防早衰技术。调整播期和进行种子处理以减轻冻害发生的机率;根据逆境发生特点选用适宜的缓解或补救技术;因品种类型合理化调化防早衰控增粒增重。

2.配套技术

水分管理技术。因区域、小麦生育期、天气状况节水灌溉、排水降湿,注重适时灌排,苏北麦区灌水关键灌好齐苗水和拔节水,苏中和苏南地区注重排水降渍。合理采用灌排方式,实现节水节本高效。

生化制剂应用技术。生长调节物质对专用小麦的产量和籽粒品质改善有效,但因专用型不同,效果不一样。采用矮苗壮、矮壮丰等拌种或喷施对中筋小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利,肥士特拌种对弱筋小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利。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田块,应及时预防,如镇压控旺、施用生长调节剂等。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一是要在低温后2-3天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可以争取动摇分蘖和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以挽回产量损失。花期前后喷施一次生长调节物质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病虫草害综合化保技术。选用安全、无(低)残留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粘虫、蚜虫和麦田杂草。推广应用以麦作丰产、优质、保健栽培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坚持病虫害防治指标、科学使用农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作用的麦作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在肥料农药使用种类、使用浓度、时间、残留量方面按照《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保证产品安全性。

适宜区域:全省稻茬小麦种植地区。

2017年推广基础:全省推广应用1200万亩左右。

2018年预期目标:计划在生产中推广应用1500万亩以上。

重点推广县(市、区):铜山、睢宁、新沂、灌南、灌云、大丰、阜宁、建湖、淮安、涟水、金湖、洪泽、泰兴、兴化、姜堰、高邮、宝应、江都、仪征、如皋、海安、金坛、江阴、张家港、昆山、太仓等地。

注意事项:应根据水稻腾茬早晚、土壤质地、墒情状况、农机具配套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栽培管理模式。应根据逆境发生类型、伤害程度、小麦苗情、药剂情况合理选项用相应的抗逆技术。

技术咨询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朱新开、郭文善,0514-87979300guows@yzu.edu.cnxkzhu@yzu.edu.cn);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王龙俊、束林华,025-8626333313601403866@163.comslh8088@163.com)。

 

二十二、特用玉米绿色增效生产技术

 

技术名称:特用玉米绿色增效生产技术

技术概述:江苏是全国最大的鲜食糯玉米生产省,种植鲜食糯玉米比其他大田作物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根据市场需求,遵循前伸后延、分期播种、均衡上市的原则安排播期,周年生产,最大限度提高种植效益,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江苏省饲草牲畜存栏量多,对青贮饲料的需求量大。通过品种选择、机械化收获等技术提高玉米青贮饲料品质,节省精饲料的投入,降低饲养成本。种植粮饲兼用型品种既可生产青贮饲料,也可销售籽粒,降低种植玉米的销售风险,有利于农民增收。

增产增效情况:种植鲜食玉米亩增效100-500元,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有利于调整江苏玉米种植结构,保障农民的种植效益。

技术要点:

(一)鲜食玉米

1.核心技术

优选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稳产性强,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加工品质佳,生育期适中,发芽率高,抗逆性强的国审或省审糯玉米品种,如苏科糯3号、明玉1203、苏科糯8苏科糯10号、苏玉糯11号、苏玉糯1502等。

优化播期,均衡上市。早春多棚种植的玉米2月上旬播种;大棚双膜栽培玉米2月底3月初播种;塑盘乳苗地膜移栽玉米310日前后播种;地膜直播3月中旬播种;露地直播一般3月下旬、4月上旬分期播种;夏播在6月中旬播种;秋播最迟播期苏北地区控制在7月下旬,苏中及苏南地区控制在8月上旬。5月下旬开始分批采收上市。

2.配套技术

间套种高效种植模式。鲜食糯玉米生育期短,可与多种蔬菜、粮食作物间套种,在高效种植模式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我省形成了小麦鲜食玉米油菜鲜食玉米鲜食玉米青蚕豆/春玉米/青毛豆冬季蔬菜马铃薯/(青玉米+青毛豆)—冬季蔬菜冬季蔬菜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大棚西瓜/青玉米蔬菜等一系列高效种植模式。间套种鲜食糯玉米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和品种特性,协调好两种作物共生期间的水肥光照等矛盾,实现立体种植,高产高效的目标。

乳苗移栽技术。利用水稻塑料育秧盘培育11心期乳苗,通过因苗分级移栽,促进玉米匀苗、足苗、壮苗、壮秆、大穗,提高整齐度。利用该技术,春播时还可提早播种15-20天,有利于分批播种,实现鲜食玉米早上市、均衡上市。

病虫害绿色防控。应尽可能选择抗病品种或采取生物防治。根据鲜食糯玉米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展无公害防治,实行统防统治,严格控制用药与果穗采收安全间隔期,有效控制药害。使用化学农药时,执行GB4285-89GB/T8321规定。

(二)青贮玉米

1.核心技术

品种选择。根据干物质产量及营养价值来选择玉米品种,其青贮营养指标应符合GB/T25882-2010的要求。可选择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较高、抗倒性和抗病性好的粮饲兼用型品种苏玉29和农大108等。

机械化收获技术。玉米做青贮适宜收割期为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籽粒乳线下移到1/22/3。此期收割,玉米植株含水率为65%-70%,制作青贮饲料营养品质最好。选择青贮玉米专用收割机收割,留茬高度15-20cm,秸秆破碎长度0.9-1.9cm、籽粒破碎直径≤4.75mm,破碎均匀。

2.配套技术

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选择3-4行玉米精量播种机同步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工序。精量单粒播种无需后期定苗;仿形精量播种机随地面起伏自动调整高度,保证稳定的开沟深度,保证苗齐、苗全。精量播种要求种子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针对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前包衣处理。

适期播种。结合田块的腾茬时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播种时间,春玉米在415日之前完成播种,夏玉米618-81日完成播种。

合理密植。等行距60cm左右,通过株距调整密度。根据品种特性、目标产量,一般每亩5000株左右。

科学施肥。机条播带种肥一次完成。种肥一般亩施用复合肥30-40公斤。肥料行与种子行最少间距10cm以上,肥料行深度在15cm以上,种子行播种深度3-5cm。在玉米9-12片展开叶(喇叭口期)时,每亩追施尿素30-35公斤。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参照当地植保部门预测预报,做好病虫害防除。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在喇叭口期统筹防治玉米螟与后期病虫害。采用高地隙植保机械或航化机械进行植保作业,提高喷施药剂的精准性和利用率。病虫害防治按照GB/T23391-2009执行。

适宜区域:适宜江苏全省推广。

2017年推广基础:鲜食玉米全省推广种植面积105万亩,亩增效100-500元。青贮玉米全省推广种植35万亩左右,品质较好的粮饲兼用型品种逐步替代仅生物量较高的青贮玉米品种。

2018年预期目标:鲜食玉米2018年全省推广种植面积120万亩左右。青贮玉米全省推广种植40万亩左右。

重点推广县(市、区):南京、浦口、溧水、溧阳、启东、海门、通州、如皋、常州、东台、大丰、射阳、阜宁、盱眙、淮阴、丰县、睢宁、东海、赣榆、泗洪、沭阳、宿豫、泰兴、高邮、江都、仪征等地。

注意事项:坚持订单生产。其中鲜食玉米:注意隔离,防止串粉影响产量和品质。青贮玉米:根据养殖企业需求,合理布局青贮玉米种植规模。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袁建华,025-84390308yuanjh@jaas.ac.cn)。




网站地图  |  隐私与安全声明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江苏省高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40918号   公司网址:www.zkseed.com  总访问   次